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纪委监委 > 廉洁悦读
赤胆忠心的地下站长

  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回峰山下的李巷村,被称为“苏南小延安”。全面抗战时期,这里曾是中共苏皖区委、苏南区行政公署和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旅部的驻扎地,是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青砖黛瓦间,一处老房子格外引人瞩目,“地下交通总站”的门牌、“转接送迎皆战友、东西南北汇军情”的14字楹联,仿佛在向往来的游客讲述着房子主人李孝廉的英勇事迹。

  李孝廉1895年出生于江苏句容一户农民家庭,父母靠种地、帮工维持生计,因家境贫寒,他20岁时被过继给溧水李巷的堂叔为嗣子。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李孝廉经常和一些爱国青年聚在一起,探讨如何救亡图存。

  1938年5月,新四军抵达溧水。在与新四军的频繁接触中,李孝廉懂得了抗日救国的道理,并于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进驻李巷后,建立了南起高淳漆桥,北至句容郭庄的南北地下交通线,总站设在李孝廉家,由他担任地下交通总站站长。地下交通站建立后,来自溧水、溧阳、高淳、江宁、句容的情报都要汇聚到李孝廉家里,很多重要的指示也要从这里秘密传递出去。在当时通讯条件差、交通不便、敌据点分割、封锁的情况下,李孝廉经常组织交通员化装成商贩、手艺人,越过日、伪、顽、匪、地方实力派等设置的重重关卡,甚至多次以节日走亲戚为掩护,深入敌人据点,“面对面”开展日伪乡、保长统战工作,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出色地完成了送情报、传文件、护送干部过境、扩大秘密交通网等各项任务。但也因为频繁出入敌人据点,日伪军很快盯上了李孝廉。

  1944年4月的一天深夜,为了抓住李孝廉,日伪军对李巷发动突袭,此时刚主持完农救会骨干会议的李孝廉来不及转移,和全村百姓一起被驱赶到了村里的打谷场上。日伪军端着枪,威胁村民指认李孝廉,同时将明晃晃的指挥刀架在了一位村民的脖子上。眼看村民就要被杀害,李孝廉挺身而出,高喊:“我就是李孝廉,不要伤害他!”敌人蜂拥而上,将他捆绑后押走,施以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用碗口粗的木棍狠击右腿、用刺刀撬牙齿等酷刑。纵使被折磨得多次昏死,李孝廉始终坚贞不屈,没有透露党的秘密。后经多方努力,李孝廉被组织营救出狱。

  1946年6月,李孝廉受党组织指派,由苏北返回苏南,负责江宁县的留守工作。他以种田为掩护,担负起江宁地区的地下工作,先后与20多名党员接上关系,积极组织他们开展地下斗争,使这些党员重新找到了组织。1947年7月,李孝廉在寻找苏浙皖边区司令部和中共茅山工委途中,不幸被国民党抓捕入狱。在狱中,敌人打瘸了他的腿,打掉了他的三颗牙。但他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

  1949年3月,在国民党反动政府即将土崩瓦解之际,李孝廉被释放出狱。4月25日,溧水解放。不久,溧水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50多岁的李孝廉拖着伤残的身体,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人民政府的各项工作之中。然而,两次入狱经历,让李孝廉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患上了哮喘、肺结核等疾病,经常吐血。1951年10月7日,李孝廉在李巷去世,享年56岁,他把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其不灭的精神信仰激励着后人勇毅前行。(袁民 赵瑜)

清风纪语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