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领导同志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中不注重实效、搞形式主义的问题,严肃地指出: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而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时髦的“包装”。如果只讲“包装”不讲“武装”,势必把学习引入歧途。此话一语中的,值得深思。
在理论学习中,一些党员干部因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或缺乏紧迫感,导致形式主义浸透于学习之中,影响了学习质量和效果。其表现:有的书柜做得很漂亮,马列著作摆的不少,却很少翻阅,将经典“束之高阁”;有的抓理论学习,片面追求聘请知名专家的“高端”和形式上的“完美”,而忽略对原著的学习;有的作学习笔记,只是单纯地复制、粘贴,却不注重理解记忆,甚至抄袭人家的读书体会,还美其名曰“英雄所见略同”;有的书倒是读了一些,谈起体会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乍一听很热闹,细想又觉空对空,看不出用理论说明和解决了哪些问题。这些现象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只注重过程不注重效果,只注重“包装”不注重“武装”。如果说,“包装”作为现代人的一种时髦,用于服饰、化妆、美容等,尚且有美的效果的话,但把它用来对待理论学习,那非但“包装”不出好的效果,还会偏离学习的正确方向。
对待理论学习,是重“武装”还是重“包装”,看起来一字之差,其实质却大相径庭。我们讲理论武装,主要是指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而这种指导作用,只有认真学习原著、把握其精神实质,再用所理解了的东西去指导实践,才能真正奏效。“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对科学理论理解得越深刻,说明和解决的问题越多,武装头脑的工作才越有成效。而把学习作为一种“包装”,则不明白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戴的“帽”、穿的“鞋”、贴的标签都是理论学习,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其实并没有真正学懂弄通,更谈不上做实。对待理论学习,不划清“武装”和“包装”的界限,用“包装”代替“武装”,只会败坏马克思主义学风,给那些在学习上搞形式主义的人带来相应的“红利”:既可免认真学习之苦,又可博认真学习之彩。这大概是理论学习容易繁殖形式主义的症结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中指出,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他又再次强调,在学习理论上,干部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端正学风,守护学习的真谛,增强学懂、弄通、做实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古人云:“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要真正改变学习重“包装”轻“武装”的现状,就必须不断深化对学习的认识,提升我们的学习本领。
要切实端正学习态度。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曾告诫党内同志,讲话写文章要做到“三不”:“不偷”——张三的就是张三的,李四的就是李四的,不能当抄袭之贼,把人家的著作换上几个名词,就说成是自己的;“不装”——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得,懂得一寸就讲懂得一寸,不要讲多了;“不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方法、决定学习成效。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就必须端正学习态度,以诚实和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警惕和防止“偷”“装”“吹”的变异,把理论学习作为信仰来追求,作为责任来担当,作为必修课来温习,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达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读书要读到底”的要求。
要认真读原著、悟原理。恩格斯指出:“研读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歧途。”毛泽东同志曾经说,《共产党宣言》至少读了不下100遍,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为了加深对原著原理的理解,我们并不排斥读一些辅导读物和听一些辅导课,但同读原著相比,其作用是次要的。如果为了图省事、走捷径,而不愿意花更多时间读原著,难免本末倒置,助长“功利性”学习和不求甚解的学风。真正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就必须下功夫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样的学习,往往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之效,但坚持下去,必有好处,能够不断提升我们的理论素养,打牢坚定信念的思想理论基础,走出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要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有严密的体系,有深刻的思想,有精确的概念,有周密的论证,要真正学懂弄通并非易事。如同不登盘陀路,难以上高山,不下苦功去啃、去钻,是掌握不了这门科学的。其实,难也是相对的,正如古人所说:“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对于理论功底不够厚实的同志来说,尤其需要克服畏难情绪,迎难而上,既要有心无旁骛的专心,也要有持之以恒的坚持。书要一本一本地读,知识要一点一点积累,融会贯通、学有所成的道路,也得一步一个脚印铺就。“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只能是墙头芦苇。不懂装懂,夸夸其谈,无异于自欺欺人。
要在做实上见成效。学懂、弄通、做实,是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只有真正学懂、弄通了,才能使做实有目标、有动力、有办法;而只有真正做实、做出成效了,才能使学懂、弄通得以开花结果。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检验学习的标准、衡量学习的效果,不是以读书的篇数、写学习笔记的字数来论的,也不在于表态如何说、体会如何写,而在于是否真正达到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具体思路和实际行动,立起“思想留痕重于形式留痕,工作实绩重于口头表态”的导向,才能真正使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我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促进工作的不竭动力,从而不断提高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向贤彪)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