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纪委监委 > 学习与观察
把监督这个首要职责履行好

监察法的颁布施行,开启了从试点探索向依法履职、持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新阶段。纪委监委作为实现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政治机关,必须自觉将学习贯彻监察法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领会新精神,聚焦新要求,落实新部署,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增强许党许国的担当精神,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领会新精神,牢记政治使命。监察法旗帜鲜明地宣示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彰显了鲜明的政治立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政治品格。要明确政治站位。政治站位决定政治觉悟、政治眼光,也关乎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锤炼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政治上抗干扰、祛困惑、抵诱惑的能力,必须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中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履行好纪检监察职能,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滴水穿石的毅力、铁杵磨针的韧劲,持之以恒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成事多想政治效果,确保党对反腐败工作领导全程化、具体化。要提升政治能力。监察法为监察权行使设置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和严格的制约措施,有利于推动反腐败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必须认真履行好党章和宪法、监察法赋予的政治责任,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活状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民主集中制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七个有之”问题高度警觉,勇做改革的护航者和先锋队,以铁的纪律保障“三大攻坚战”有效推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新要求,推进纪法融合。监察法对新形势下反腐败工作格局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各级监委既独立行使职权,又与相关司法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构建了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反腐败工作格局。要找准职能定位。积极探索实践,把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贯通起来使用,推动执纪审查、依法调查和审查起诉顺畅衔接,使职能、人员、工作深度融合,做到不但有“形”的重塑,更有“神”的重铸,不断提高反腐败治理效能。要推进纪法贯通。通过法治方式形成一套工作办法、一套措施规范、一套衔接机制、一套证据指引、一套文书模板的思路,细化、规范和再造工作流程,实现执纪审查和依法调查有序对接、相互贯通,执纪执法同向发力、精准发力。要推进法法衔接。牢固树立证据诉讼意识,坚持审查调查过程严格依法运行,在调查涉及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要与刑事审判皇冠体育官网证据的要求和标准相一致,做到程序与实体并重,保障审查调查过程合法、规范、有序,形成与司法执法机关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有效机制。

落实新部署,提升治理效能。纪委监委是党内监督、国家监察专责机关,肩负党章和国家法律赋予的职责任务,必须学习好、贯穿好宪法和监察法,强化党和国家监督效能和治理效能,使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把监督挺在前面。监督是纪委监委的首要基本职责,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必须正确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注意纠正监委主要职能是调查、只针对第四种形态的误区,把“四种形态”贯穿于信访举报、线索处置、审查调查、执纪审理等环节和全过程,真正履行好监督职能,防止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小错酿成大祸、小病拖成绝症。要把惩腐抓在手上。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审查调查”的底线意识,把依纪依法安全文明的要求贯穿审查调查各环节,在精准发现、精准严惩、精准施治上下功夫,用好问责“撒手锏”,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不松劲不停步。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惩治基层腐败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开展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尤其是扶贫领域、民生领域、涉黑涉恶腐败、村级组织换届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实行农村基层党组织“两个责任”清单制,重点明确村党支部、支部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工作职责,探索监察职能向基层、村居延伸的有效途径,赋予乡镇纪委必要的监察职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落实到“神经末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权力不被滥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党章赋予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宪法、监察法赋予监委监督调查处置职责,无论纪委还是监委,监督职责都处于基础性地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明确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监督这个首要职责,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依规依纪依法做好日常监督和经常性管理,在监督上全面从严、全面发力,真正把监督职责履行到位,确保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不留死角、没有空白。

强化自我监督是我们党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的具体体现和鲜明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把监督挺在前面,形成有力震慑,实现了党内监督全覆盖,开创了管党治党新局面,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不断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审查调查和问责处置就没有基础。纪委监委合署办公,既执纪又执法,必须依据党章党规党纪管全党治全党,依据宪法法律管好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的根本目的,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监督的重点,既包括党内监督条例中明确指出的遵守党章党规、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等8个方面,也包括监察法规定的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等方面内容。监督有力才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要严格审查调查,进而严肃问责处置。纪检监察机关必须重点强化监督职责,转变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的政绩观,创新监督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更加扎实做好执纪问责、调查处置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

要敢于监督,在加强日常管理监督上下功夫。抓监督要经常跟别人红脸,既要跟一般干部红脸,还要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领导干部红脸,都是得罪人的活,考校的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党性和担当。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越来越重视监督,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尽职尽责,创造性地把监督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当战士不当绅士,敢于唱黑脸、当包公,不怕得罪人,坚决同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要总结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有效经验,把监督寓于日常工作中,见人见事见细节,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抓起,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深化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第一种、第二种形态用到位,坚持思想教育、政策感化、纪法威慑相结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持续用力、成为常态,督促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

要善于监督,在提高精准发现问题能力上下功夫。监督工作的政治性、专业性都很强,必须练好内功、增强本领,精准有序有效开展监督。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8种本领,每一种本领对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来说都很重要,都要深刻领会、切实掌握。具体到监督职责,还有一些能力上的具体要求。比如,提高近距离发现问题的能力,畅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把握人民群众的新需要新需求,提升情况收集、线索采集的质量;比如,练就敏锐、深透、能准确抓住问题要害的能力,根据不同地区、部门、领域的特点,把握共性、突出个性,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强化“靶向治疗”思维,把准关节点、要害处,做到精准发现、精准施策、精准解决;再比如,提高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开展监督的能力;等等。通过这些能力的提高,把监督工作搞得更加科学、严密、高效。

要坚守职责定位,不越位、不缺位,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做的是监督人的工作,干的是细活,不能任性、不能粗枝大叶,把对干部负责与对党负责、对历史负责统一起来,把握权力边界和政策界限,讲究方式方法,既要有力度、又要重尺度,实现监督工作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要把纪委监委监督与党内其他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与审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与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效贯通起来,构建一张严密的监督网,健全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防范一切病毒对党健康肌体的侵蚀,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保证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本报评论员)

清风纪语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