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五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纪律建设作为治本之策,以党章为根本遵循,通过挺纪在前、抓早抓小,把管党治党的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这一经验弥足珍贵。十九大报告首次将“纪律建设”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并列纳入党的建设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理念的飞跃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对党的建设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纪律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纪律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治本作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要通过加强纪律建设来维护
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一)党的政治领导要靠严明的纪律来维护。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从根本上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根本利益。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党的政治领导体现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根据党在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制定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新形势下,面对进行伟大斗争的新要求,面对实现伟大梦想的新任务,更需要用铁的纪律来管党治党,确保全党上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形成磅礴的力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位。
(二)党的思想领导要靠严明的纪律来约束。党的思想领导体现在党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这一共同思想基础,既要靠理论武装,也要靠严明纪律。要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刚柔相济、同向发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拧紧“总开关”,通过严明纪律强化硬约束,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党的组织领导要靠严明的纪律来强化。党的组织领导就是党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组织和带领人民为实现党的政治主张而奋斗。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通过严格执行组织纪律,正确处理个人和组织、局部和全局、全党和中央的关系,形成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不断开创党的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也充分证明,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只有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和领导弱化问题,使党的意识全面唤醒、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要靠加强纪律建设来夯实
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在“全面”。党的每一个组织、每一名党员,都是从严治党的对象,都担负着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党的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基本手段,是全党共同的行为底线。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党的事业各领域。
(一)党的纪律没有“禁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人民团体,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国有企业,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本身包含管理和监督,哪里有党的领导,哪里就要有党的监督和党的纪律约束,不存在任何“禁区”和“特区”。全党只有一部党章、一套纪律,只要是党的组织、党的人,不论身在任何地方、从事任何职业、处在任何岗位,在遵守党章和党的纪律方面都没有不同标准。
(二)遵守纪律没有“特权”。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党内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多高、资历多深、贡献多大,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厉惩处。实践证明,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执行纪律必须一视同仁,强化纪律的普遍刚性约束至关重要。党内如果存在游离于纪律之外而不受惩罚的特权人物,势必会让纪律成为“纸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应”,使党沦为各取所需、各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造成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最终分崩离析。只有无条件遵守党的纪律,有责必问,违纪必查,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的纪律的权威性正来自于其普遍的约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铁腕反腐,严肃查处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违纪案件,严肃查处基层“小官巨贪”的违纪案件,严肃查处纪检部门执纪违纪的干部,充分显示了党中央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和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坚决态度。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做到执行纪律没有例外,才能让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才能让党员干部对党的纪律心存敬畏,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要靠加强纪律建设来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严”。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狠抓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取得巨大成效,关键就在一个“严”字,通过这“六个从严”,推动党的建设各方面都严起来。
(一)党纪必然严于国法。“从严”是由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纪必然严于国法,对党员的要求必然高于普通群众。党的纪律作为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对于规范党内行为、调整党内关系、维护党内秩序具有重要作用。只有用纪律尺子衡量党员的一言一行,通过严管体现厚爱,通过监督支撑信任,才能使党员干部树立对组织和纪律的敬畏之心,明确为官做人做事的边界和尺度。没有纪律的刚性约束,就无法形成“从严”的行为导向和价值判断,就难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从严”的要求也就难以落地。
(二)纪律必须挺在前面。实践证明,只有把纪律挺在前面,不断筑牢纪律防线,使遵守党的纪律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严”不是“从重”,而是一旦有犯规逾矩的行为就要有人管、有人治。用纪律管住权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对党员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原则性问题早打招呼,咬耳扯袖。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谈话函询、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不同方式,让戒尺常悬头顶,警钟长鸣于耳,纪律真正发生威力。
(三)政治纪律必须放在首位。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的责任,加强对党员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把管和治更多地体现在日常,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严起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政治警觉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始终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不断锤炼党性,时刻把纪律和规矩刻印在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四、全面从严治党的要害要靠加强纪律建设来推动
全面从严治党的要害在“治”。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需要经历一个砥砺淬炼的过程,要严格遵循治理规律,动员全党力量,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增强治理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
(一)必须落实好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这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也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要抓住“关键少数”,建立健全“两个责任”督导推进机制,传导压力、增强动力,督促落实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强化落实分管领导的分管责任,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对不作为、不担当、不负责的坚决问责,把该打的板子打下去,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履责须到位、失责受追究,切实打通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二)必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牢牢把握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对“四风”问题一寸不让,特别是要紧盯隐形变种新动向,对“四风”问题深挖细查。纪检监察机关要严格监督检查机制,把日常监督和重点监督相结合,不搞下不为例、不搞情有可原、不搞变相处理,紧盯重点领域、重要节点,加大日常督察和专项检查力度,坚持有案必查、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持续释放违纪必究、执纪必严、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
(三)必须不断加强自我监督。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党要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总要求,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监督。纪律既是党内监督的内容,又是党内监督的尺子。要不断强化党内监督的顶层设计,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聚焦作风、纪律、腐败、选人用人等重点领域,紧扣“六项纪律”,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让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探索出一条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加强纪律建设只有进行时。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积极探索创新,不断用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充分发挥纪律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治本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就一定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