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纪委监委 > 廉洁悦读
感悟孝道

“孝”即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是顺应人性天然的通途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对“孝”曾有过论述: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面对新时代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孝的方式也随之而变,但孝的真谛永不褪色,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

岁月无言,历史有声。“孝”是灿烂文化的中华传统美德,早在2000多年前的孔子曾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什么意思呢?父母的年龄要记得,要为他们长寿而高兴。前段时间看了一篇《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双亲去,此生只剩归途》的文章。文中有一段“伯俞泣杖”的故事:汉朝时候,有个叫韩伯俞的人,非常孝顺。她母亲在他犯错误的时候,总是严厉教育他,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后,他犯错时,母亲教育依然如故。有一次母打他时突然放声痛哭。母亲很惊讶,因为过去几十年打他从未哭过,于是问:为什么要哭?伯俞回答:以前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但今天母亲打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了,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相信听完这个小故事,很多人内心都是一酸,可以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尽孝是儿女本分,无人能代替,它不分年龄大小,不管职务高低,也不分工作好坏。人活在这世上,第一大恩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现在的社会如此喧嚣,工作节奏又是如此的紧张,我们似乎每天都生活在忙忙碌碌当中。大家可以想一想,有多久没给父母打过电话了,父母的现状你了解吗?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青丝换成了白发,步履逐渐蹒跚,我们正在和年老的父母渐行渐远。

“孝”从字结构来理解,老在上,子在下,上一代和下一代融为一体,给人直观的感受是晚辈搀扶着长辈走路,这就是孝。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孝”往往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担当。是啊!面对高节奏的生活环境,在充满压力紧张的工作中,大多人都彷徨过、迷茫过、焦虑过。古往今来很多“孝经”,都为世人所追捧,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也逐步深入,人们对子女的评价方式也在改变,不单单只看你有多大成就、有多大的房子、有多好的车子,而是看你对待老人孝不孝,赡养老人尽不尽心。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古人也云:“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从古至今,人们都把“孝”当作立身的前提,成功的资本,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无论是打工还是种田,都需要一颗孝心,一颗博爱之心。如果你不懂得“孝”,就算你有再聪明的头脑,再渊博的知识,再高强的本领,也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自古忠孝难两全,不少人为事业远双亲。自古成大事者,都难免要经受忠孝难两全的考验,其实对父母的“孝”和对祖国的“忠”并不矛盾,这种“忠”是更大程度上的“孝”。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之所以把第一堂课安排成感恩父母的教育,就是要让每名学员对自己的国家和父母有一颗赤胆忠诚感恩的心,只有懂得感恩父母才会报效国家、感恩组织、激情干事、奋发有为。(刘山林)

清风纪语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